
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聽〈望春風〉從政治打手到存放記憶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伸張自身觀點的權利,當然音樂也是,它可以遺世獨立、孑然一身,作者孤芳自賞。也能成為傳唱度高的作品,被眾人解讀,站定作品的歷史定位。
每個人都有伸張自身觀點的權利,當然音樂也是,它可以遺世獨立、孑然一身,作者孤芳自賞。也能成為傳唱度高的作品,被眾人解讀,站定作品的歷史定位。
在經歷疫情劫後餘生的無數家庭中,這首歌先感謝的是「在世、努力活下來默默犧牲的人」,有了他們,才會有後面象徵送行的〈人生尾路〉。
沒想到透過「我愛你」三個字,再次觀察到他們,甚至整個「厭世代」誕生的樂團、音樂人,開始走向柔和對抗社會的現象。〈但〉是否最終成為年度歌曲,正式替這世代做出時代註解?很令人期待。
每年音樂人最期待的金曲獎入圍名單在今天下午1點公佈。今年35屆金曲獎光報名作品就超過1500張,總歌曲數更接近兩萬五千首。面對如此龐大的作品量,這次評審人數也從過去90位來到了160位。改換新制第一年則請到陳子鴻第二度擔任評審團主席(上一次為第29屆)。
夾在職涯與學習之間的「全國大專生音樂比賽」似乎更讓人有明顯的兩條道路供選擇,究竟是職涯的起點,還是夢想的終點?也許透過政大金弦獎這項代表性競賽能略知一二。
林秋離的作品縱橫樂壇四十年,貫穿老中青三代樂聽人,在那以情歌為主的流行音樂市場上,寫進了不少人生。
A Cappella(阿卡貝拉)原為義大利文,英語譯為「in chapel」,是「在聖堂」的意思。顧名思義,阿卡貝拉最早服膺於宗教,從古猶太文明時期(公元15世紀)的唱詩班到歐洲中世紀在教會的無伴奏人聲合唱形式,有很長時間都以無樂器伴奏、合唱的方式表現。
我們一直相信音樂可化成一種具體行動,成為陪伴我們對抗這個世界的勇氣,堅信靈魂擁有千變萬化的顏色,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的生命光澤,有時候社會仍然充滿惡意、排斥,而將人拒於門外;也有許多人們的善意,為隱形的傷者進行治療、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