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落花難過情字關?伍佰&China Blue〈淚橋〉歌詞分析,一首未解的關係之詩

截圖自網路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中國近代詩人張棗於1984年寫了這首〈鏡中〉[註1],影響了不少上世紀八零年代的創作者。在過去,梅花有著堅貞、傲骨的意象,然而詩中「落下」一詞瞬間將這份堅韌化為無足輕重。這樣既古典又符合當時盛行的短暫、悲傷卻浪漫的美感氛圍,在新舊時代間創造出另類的美學。

2003年底,伍佰在離開魔岩唱片(結束營業)後,與新公司愛貝克斯首次合作作品《淚橋》發行。這張出道第一個十年的專輯,對他及他的團員有著重要意義。伍佰說:「一個人的缺陷,其實就是他的魅力,這張唱片其實發現自己的缺陷就是魅力…」從《淚橋》這張專輯之後,再次看見他展現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嘗試,甚至放大到整張專輯呈現,如:《雙面人》、《太空彈》、《釘子花》等,使他們的音樂受眾能夠擴及到各年齡和不同音樂專業領域層,成為這時代的代表樂團之一。

專輯中的第一首〈淚橋〉,替伍佰再次樹立起台式搖滾浪漫不可撼動的地位。當時的他提及這首歌和專輯的概念時,同樣運用短暫、悲傷卻浪漫的美感氛圍:「每一個人和人之間都有一座橋;而這座橋,是用眼淚做成的。」思緒跳躍、不往既定框架而行,成為後人對伍佰的印象。其中,「這個時候我心落花一樣飄落下來」歌詞中的畫面,一如張棗賦予梅花落下的意象。如今看來都是二十年以上的美學筆法,兩者所指是否相同?現在看來是否仍能引起共感?這些都有待討論。

不過本篇文章之所以將〈淚橋〉提出來談,最主要是看見近期翻唱這首歌的音樂人異常地多,中國國內自不用說,臺灣認識的歌手如:曾佩慈鄭心慈郁可唯等都罕見地翻唱,激起了筆者的好奇。

首先,筆者拉出Google Trends(搜尋趨勢)數據資料來看,大約於七月中旬開始搜尋數有了顯著地上升(圖一)。另外,透過中國社交平台微博熱度搜尋「淚橋」,記錄也顯示近三十天閱讀量已達過往約兩成,原創量則與過往相比達近四分之一(圖二)。有趣的是,臺灣人學吉他常使用的「海馬91譜」網站中,熱門樂譜第一名竟也罕見地不是周杰倫的〈晴天〉,而被〈淚橋〉佔據了首位。

(圖一)
(圖二)

接著了解才發現,起因於中國一檔節目《歌手2024》。該節目從今年(2024)上半年始便掀起了不小討論和爭議。其中,楊丞琳在參與兩次競賽後,因〈帶我走〉一首表現不佳而遭淘汰,造成不小討論。時隔兩個月(7/19),她再以表演嘉賓身分登台演出,翻唱了伍佰的〈淚橋〉,再次成為討論焦點。當然,唱得好不好聽眾自有評判,重點是楊丞琳在節目說了選擇這首歌的原因。她表示當初選歌時,搜尋了「與楊丞琳有關AI版的作品」,她想知道AI版跟真人自己演唱的版本有什麼差別。我想這才是之後在網路上風行翻唱〈淚橋〉的原因。

《歌手2024》:楊丞琳《淚橋》cover

最後再回到作品本身,不少討論落在比較不同音樂人詮釋該歌的殊異感受,尤其以女聲來唱伍佰作品似乎別有二致。確實,〈淚橋〉與一般流行歌稍有不同,副歌僅兩句,有意加強主歌等其他段落的比重,也許比起聽了二十多年直達心底的搖滾,開頭以較溫婉的方式進來主歌會是種新穎的感受。不過讓人驚訝的是,網路上對於這首歌在歌詞詮釋幾乎只有直觀感受,較少深入到文字本身的意境。筆者認為,原因在於大眾普遍認定〈淚橋〉歌詞直白,似乎形塑了失戀過後卻選擇灑脫的悲劇主角,這與過去人們在電視偶像劇中看見較為誇大的劇情相符合。

然而細讀文字會發現,伍佰文風詩意、畫面跳躍,這首歌並非理性解決情感問題,而是為了滿足「失去關係當下,想獲得即刻的情緒安慰」這件事。因此,重點會在創作者如何「具體以色彩濃淡、景物運動,來引導內心情感抒發」。這正是感動人心的關鍵原因,同時也因為欠缺自我省思這一最後階段,回應了伍佰所說「缺陷也是一種魅力」,無從解決問題,也是多數人的情感寫照。

本篇先用段落分析,帶讀者體會創作者如何鋪陳情緒。後面再以重點賞析的方式,點出作品裡值得省思的地方。當然,想快速了解歌詞大意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小結與結論。


〈淚橋〉段落分明,只是在主副歌比例上有著較大落差,主歌(A段)分兩段落、導歌(B段)、副歌(C段)各一段落,第一次音樂走完兩段落主歌、導歌和副歌;第二次則在一段器樂表現的橋段(Bridge)過後,以主歌第二段落開始,接完導、副歌,最後再以一大段「啦」做結尾。

無心過問妳的心裡我的吻
厭倦 我的虧欠代替妳所愛的人
這個時候我心落花一樣飄落下來
頓時 我的視線失去了色彩

(主歌A1-第一段落)

主歌第一段落看出故事開始正面臨關係挑戰。主角逃避,對方也透露出對自己的厭倦。前兩句歌詞在正常閱讀情況下可能不好判別,是為滿足詩意、押韻關係而省略文字,因此,第一句「無心過問妳的心裡我的吻」如以主角逃避心態的角度來還原句子,可以寫為「我無心過問,妳的心裡是否還留有我的吻?」主語省略「我」,因「無心過問」知道第二個句子為疑問句,並補入動詞「留」字,完成這句沒有問出口的話。

第二句歌詞回應了為何主角選擇「逃避」,同樣「厭倦 我的虧欠代替妳所愛的人」也省略了文字。為了加大情感矛盾的關係,筆者認為這句話主語應為「妳」,還原句子可以寫為「妳厭倦了我對妳的虧欠,代替了妳所愛的人」。歌詞中「我的虧欠」和「妳所愛的人」皆實指主角。這裡巧妙地用「我」和「妳」不同視角看待關係,發現自己已經不是「妳」所喜愛的人了。在對方眼裡,主角只是自顧自地彌補、逃避溝通、忽略感受,當虧欠大於愛時,基本上關係已形同陌路。

第三、四句表現了主角認知到彼此其實已不相愛的哀痛,透過「這個時候」、「頓時」兩個時間副詞,呈現出當下的萬念俱灰。第三句歌詞「這個時候我心落花一樣飄落下來」,創作者透過移情手法,將心碎的情感轉移到落花上,並動態使用「飄落」一詞,強化當中的無力、失落與不可逆的情感,成為整首歌最鮮明的畫面。第四句「頓時 我的視線失去了色彩」同樣使用移情,動態且鮮明地將「視線失去色彩」形容為內心情感。

移情,為轉化修辭中的「形象化」,以具體的事物來形容抽象的意念。

小結:
主歌第一段落說明關係面臨挑戰,主角因欠疚而逃避溝通,對方也因對方虧欠感大於愛而對主角感到厭倦。透過移情手法,將心碎的情感以動態且鮮明的方式具體地表現出來,並透過畫面放大情緒。

知道妳也一樣不善於表白
想像 妳的相愛編織的謊言懈怠
甜美鏡頭竟也落花一樣飄落下來
從此 我的生命變成了塵埃

(主歌A1-第二段落、A2)

主歌第二段落進入到猜忌與夢碎的階段。不過在了解故事本身的同時,也要試著抽離視角來觀察發生什麼事。細讀後會發現,這首歌的主視角只有「主角」一人。因此,上一段在還原「厭倦 我的虧欠代替妳所愛的人」這句歌詞時,筆者提到「為了加大情感矛盾而選擇將第二句歌詞主語改為『妳』」。不僅如此,包括後面副歌處充滿戲劇化的灑脫形象,都能證明這些都是創作者為了要滿足「悲劇主角」的條件,選擇以自身視角來放大詮釋他人觀點,但這樣的觀點往往會有偏頗、猜測的疑慮。因此,該段前兩句寫了「知道」、「想像」其實多少都有猜測的成分。

第一句「知道妳也一樣不善於表白」是從主角視角看待過去相處習慣而得出的觀點,說明了彼此建立在溝通不暢的關係之中,導致現在只能相怨、僵持在原地。因此,筆者認為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可能來自於「想像 妳的相愛編織的謊言懈怠」這句歌詞,以可怕的猜測做結。

從字面上看會發現句子破碎,「妳的相愛」和「編織的謊言」兩個形容詞加名詞的子句,缺乏連接詞或動詞做銜接,而後「懈怠」可做名詞或動詞。故,筆者試著在句子中補上連接詞及主語,並以猜忌的角度來還原句子:「我想像,妳(所認為)的相愛,其實是妳編織的謊言與懈怠」。其實相愛根本是由謊言和倦怠堆積而成的。主角忽略了過去相愛的點滴,並放大了對方如今對自己厭倦的態度,破壞了現在和過去相愛的價值。所以才有了下一句「甜美鏡頭」跟著像落花一般飄落,度不過情字關,也度不了自己心裡那一關。「從此 我的生命變成了塵埃」同樣將無形的生命比做具體的塵埃,表現得心如死灰。

小結:
主歌第二段走到猜忌和夢碎,為滿足「悲劇主角」的條件,選擇以自身視角來放大詮釋他人觀點,因為猜忌,破壞了過去相愛的價值,讓自己徹底心如死灰。

寂寞的人 總是習慣寂寞的安穩
至少 我們直線 曾經交叉過

(導歌B1、B2)

導歌段落就像啟動心靈的保護裝置,它是主角面對創傷時選擇的逃避方式。將自己比作寂寞的人,安穩地待在低靡卻熟悉的情緒中,片面地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但放大來看這句歌詞,曾經共度韶光的兩人是不是也都是寂寞?當雙方不願敞開心胸地溝通,始終不願表白,那麼在一起終究只是兩個人的寂寞,永遠只是偶然擦出火花的平行線,這種痛苦有時更比一個人面對寂寞還更讓人心寒。因此,「寂寞的人 總是習慣寂寞的安穩」其實側面點出了整首歌的主題。

至少 我們直線 曾經交叉過」是整首歌中唯一對這段關係留下正面回饋的一句話,同時也證明了前段主歌「想像 妳的相愛編織的謊言懈怠」是否認過去關係的誑語。這當中的轉變可能來自於彼此真正分開後,有更多空間可以理性思考,並真正走上失戀療傷的路,做到與副歌的銜接。

小結:
導歌開啟主角自我保護機制,側面點出雙方不願敞開心胸地溝通,最終只會是兩個人的寂寞,於是正式結束關係,各自走向療傷之路。

就像站在烈日驕陽大橋上
眼淚狂奔滴落在我的臉龐

(副歌C1、C2)

副歌正是伍佰靈感來源的畫面之一,他提到那是某天晴朗的下午,開車從台南回到台北,路上看見燦爛的陽光照耀在大橋上,於是想像有個男生在橋上不停地哭著。「烈日驕陽」對比「眼淚狂奔」,這便是從一開始就鋪陳到此的悲劇英雄形象,帶著瀟灑,並沉溺於情緒當中無法自拔。這樣的情節如同偶像劇,誇大卻極具美感地展現在鏡頭前。這樣的情緒一路延伸到結尾一長段「啦」聲,這並非理性想尋求解答,而是疏通情緒,釋放在最美、最悲劇的時刻。


重點賞析一、我們常太在乎感覺,卻忽視了情感、忽視了自己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創作者特意捕捉許多生動的畫面,無論是色彩上的濃淡或景物上的運動、變質,都讓原先內心難以表達的無形情緒,得以通過移情的方式轉化為強烈的畫面,使讀者共感。而在作品當中,「落花」意象尤為重要,在主歌中其實隱藏著從枯萎凋零到消散化為塵埃的過程,凸顯失落和心碎的感覺

不僅如此,創作者更善於放大情緒,用完全主觀的角度去詮釋關係,甚至是他人,以形塑「悲劇英雄」的角色。從字裡行間中顯露出對方的厭倦、謊言,刻意讓自己揹負過錯,來隱藏自己的情感,逃避真正失敗的原因。這首歌的「癮」便在於此。

來源: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最後,筆者想提出讀〈淚橋〉這首歌延伸而出的正向意義。在電影《花束般的戀愛》[註2]中提到這樣一句:「不可能永遠像熱戀一樣,如果追求這種事是不會幸福的。」就算是神仙眷侶,一旦進入到茶米油鹽的生活,溝通仍比維持熱戀重要。過於在乎感覺,往往忽視了對方的情感,當天秤傾斜,自顧自地前進或停留,那麼其中一方再努力維繫也無濟於事。除了忽視對方,重要的還是不小心忽視了自己,竟然甘於安穩地待在低靡卻熟悉的情緒中?竟然讓自己醉心於悲劇角色之中,而忘了過問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價值?「認知到自己在這段感情中仍有價值」才是讓這兩條直線偶然交錯的真正意義所在。


重點賞析二、落花意象的揣測,是否成功讓典故轉移至現在?

作品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其中有不受時間推移影響而轉變的意義存在。將情感的凋零比喻為花的凋謝,這在東方古典美學上尤為常見,如:「流水落花歸去也 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等,皆比喻為時間短暫。這樣既古典又短暫、悲傷卻浪漫的美感氛圍,在1980年代張棗的〈鏡中〉詩作中仍見,用「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記錄下來;到了2003年,伍佰在〈淚橋〉也寫下「這個時候 我心落花一樣飄落下來」這句歌詞。你可以說這是伍佰一貫以來總是畫面先行、邏輯跳躍的藝術表現,但那樣的陶養勢必與古典美學仍脫不了關係。

不過這會是讓〈淚橋〉經典不敗的關鍵嗎?筆者認為並不全然,時至今日會看到「落花」入詞的機會鮮少,多數可能出現在偏中國風的作品裡。這可能和變得「過於習慣的用法,而顯得不那麼特別」有關,如今比起「落花」,直接用「剎那」、「徒然」等不具意象轉換的用詞,來表達短暫或負面情緒可能更為常見而簡易。

那麼,〈淚橋〉是靠著什麼內容,讓如今的聽眾也願意接受並喜愛呢?我想是它滿足了「失去關係當下,想獲得即刻的情緒安慰」這樣的需求,不管是過去偶像劇透過較為「灑狗血」的情節,或如今直接透過短影音,都希望快速獲取情緒反應,以暫時脫離當下面臨的痛苦與不安。〈淚橋〉的創作目的本身並非要理性解決情感問題,對「落花」意象的形容也僅停留在「對過去情感的惋惜和對現在的無奈」,比起張棗〈鏡中〉的「梅花落下」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意涵,雖然堅貞卻無足輕重」的畫面殊異。前者至今仍能引起多數人共鳴,這便是這首歌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


重點賞析三、愛著那些不完美,就是人不可取代的地方

AI翻唱話題其實早在去年(2023)上半年便引起過一番激烈討論。那時在中國影音平台bilibili上陸續出現許多AI知名歌手的翻唱作品,仿擬了如:周杰倫、陶喆、孫燕姿、張惠妹等。去年五月時,更讓孫燕姿親自發文回應此一現象,並以「做自己,已然足夠」作結[註3]。無奈歸無奈,這場AI與人的創意之爭仍正不斷進行中,從創意剽竊到侵占版權、從合理協作到懶惰照抄。曾幾何時能看到,陶喆的樂迷在台下喊著本尊,要他表演AI陶喆唱過的歌?而楊丞琳在中國節目上提出「AI版跟真人自己演唱的版本有什麼差別」的疑問更是其來有自,早在那之前,〈淚橋〉便已有AI孫燕姿、AI陳奕迅、AI張惠妹、AI陶喆等版本大量出現。

圖截自網路

有趣的是,楊丞琳翻唱〈淚橋〉之後意外掀起了一小波〈淚橋〉大翻唱時代,不管是新人歌手或是知名歌星,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似乎有意創造出最真誠、有溫度的行為藝術之作,來抗擊這次AI發起的真假之爭。但,這些聲音還是會被無止盡地複製並取代吧?顯然目光不該看向拒絕被模仿一事,而是該從人身上找出獨有的魅力。這時想到伍佰早在二十年前便領悟的道理。

一個人的缺陷,其實就是他的魅力,這張唱片其實發現自己的缺陷就是魅力…

前陣子人們還打趣說AI作圖產生了明顯露餡的情形,但其實不少創作者認為,這段期間的AI反而能激起人們更多的創意發想。原來那些不完美、突如其來卻令人驚喜的東西,正是創意無可取代的地方。在愈臻完美的人工智慧模組面前,創作者們所做出的意外小差錯,將會在未來證明人類的可貴,才能在不斷繞圈的真理循環中,找到誰都沒發現的突破口。


「浪漫」其實對東方社會來說是很新穎的用詞,但其實只是每個文化,甚至每個人對於愛情理解的不同而已。不過,根據18世紀末西方世界開始盛行的浪漫主義,後人定義它為:「強烈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重新開始注重不安、驚恐、敬畏等情緒。」在戀愛關係上,強調雙方的感覺,而非實際存在的價值。

〈淚橋〉並不像大部分的經典歌曲存在著正向的意義,它僅滿足聽者在面對失去的關係時,有一首歌能紓解當下的情緒。甚至因為創作者邏輯跳躍的關係,歌詞較難讓人完全理解故事的原貌。但這正是作品魅力所在,以感覺為主,拋開所有理性思考後所得來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能透過翻唱復興這首歌。它是一首未解之詩,卻散發著AI也無法理解、無可救藥的浪漫。

最後,筆者整理幾項結論,供讀者參考:

結論一、

整首歌時間線統一,主歌透過主觀視角看待和猜測對方及這段關係,經由移情手法,將心碎的情感以動態且鮮明的方式放大並具體地表現出來,以建立起「悲劇英雄」的角色;導歌側面點出雙方不願敞開心胸地溝通,最終只會是兩個人的寂寞,於是正式結束關係,各自走向療傷之路;副歌帶著瀟灑、醉心於情緒當中的悲劇形象,滿足暫時逃避現實,享受無可救藥的浪漫。

結論二、

我們常在一段關係中過於在乎熱戀浪漫的感覺,卻忽略了對方及自己的情感。「認知到自己在這段感情中仍有價值」才是讓這兩條直線偶然交錯的真正意義所在。

結論三、

〈淚橋〉在許多用詞和情境上已隨時代推移而不常被當代創作者所使用。但真正讓這首歌雋永的,是它滿足了「失去關係當下,想獲得即刻的情緒安慰」的需求。不管是過去的「灑狗血」情節,或是現今透過短影音快速獲得情緒反應,都是為了暫時脫離痛苦與不安。

結論四、

伍佰的作詞風格詩意、畫面跳躍,尤其善於運用移情手法,以具體的色彩濃淡和景物運動,來引導內心情感的抒發。「缺陷也是一種魅力」,雖然文字有時會因為過於精簡而難以判斷歌詞原意,但仍不減他個人魅力,是一位難以模仿的魅力型創作者。

結論五、

「不完美才是人無可取代的地方」創意並非全然仰賴線性聯想,突如其來卻令人驚喜的東西,才能跳脫框架發想,真正做到創意發揮。

最後是問題,歡迎討論:

問題一、你覺得人類還有什麼AI不可取代的地方嗎?為什麼?
問題二、你有經歷過悲傷卻內心痛快的事情嗎?分享來讓大家也痛快一下吧!
問題三、你喜歡翻唱和原創音樂?或是在什麼心情下會選擇其中一類?為什麼?


[註1]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鏡中◎張棗

[註2]《花束般的戀愛》你我都曾經歷過的愛情故事:我們一路走來的風景很美,就只差了一步。-ELLE

[註3]我的 AI / 孫燕姿

雖然有伴侶,卻還是感覺孤單:你也陷入「情感忽視」難題了嗎?-女人迷


探索更多來自 循聲入座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采郁
采郁

熱愛文字帶來的悸動,
與它平行的是報之以全心。

文章: 244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循聲入座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