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我們眷念不已,而是倒過來,是因為永遠失落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所以才成為最好。」
2005年侯孝賢導演在電影《最好的時光》上映後,留下了這段話。這部講述三個不同年代,發展三段不同關係的愛情故事,將主旨引向「美好時光發生在失去過後,回頭懷念的時刻。」導演的鏡頭便是洞穿時間,將一幀幀「最好的時光」記錄成之後一部部代表作品,如:《海上花》、《千禧曼波》等,成為華語電影中的一處況味,值得品茗。
時光倒回1995年,安溥〈最好的時光〉也有了最早的雛型,經歷過退件、雪藏抽屜深處,最後才正式收錄於2022年,以本名安溥發行的第一張專輯《9522》中。在專輯的導聽影片裡,安溥提到〈最好的時光〉是「貫穿整張專輯,最重要的一首歌」雖然歌詞簡白,卻留下她15歲最初的心得、對世界的疑問,與專輯中其他首歌,或長或短地都在這27年的時間光譜裡出生與重生。記得在實體專輯上印有”Timing Is Everything”的字樣,昭示這張專輯確實跨越了時間幅員,終於來到世人面前。
關於〈最好的時光〉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安溥在某次專訪中分享了歌詞其實是在不同時光下創作。她表示「主歌留下了當年純真青澀的叩問,副歌則是她30到40歲這段期間,對生命中發生過的人事物最白話、但最真誠的反思。」,而同侯孝賢導演所說,安溥也說了類似的話,「那種甘於一點點平淡、並且還能夠想念誰的那種心情,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時光。」[註1]而仔細聽安溥唱主歌、副歌時語氣也各不相同,能品味出她對不同人生階段的感悟。
〈最好的時光〉後來在2023年成為了第34屆金曲獎年度歌曲,評審給予了「以溫柔強大的音樂包容性,超越年代和時間的框架,是一首可以一直聽下去的美好作品」回饋肯定原由。再後來同年八月,田馥甄於《一一巡迴演唱會》中邀請安溥擔任嘉賓一起合唱了這首歌,掀起了更多討論。尤其在年尾時,不少人把它做為年度回顧歌,寫下不少自身故事與感悟,引發共鳴。
時隔一年,也不乏有對這首歌的歌詞分析,例如以逐字逐句地分析一段愛情故事如何從擁有到失去的過程,進而提出像是「對人生的提問」,已有一番建樹。不過筆者認為這首歌真正想說的可能是「接受每一段成長路途中的崎嶇與憤懣,保持未知、好奇的心持續犯錯與調整,在每個當下留下『最好的時光』。」這首歌其實充斥著疑問句,但每一個問題都不言自明,因為長越大越會發現真理沒有二元對錯,縱使時局再差,都能留下美好時光的鳳毛鱗角。另外,在歌詞上打破了用語的時代性,如同「新做的老歌」,之所以能歷久彌新,是因為人們對「美好時光」的追求亙古不變。
本篇將以段落分析,帶讀者感受從年輕時的患得患失到長大後學會選擇「留戀與堅強」的轉變。後面再以重點賞析的方式,點出作品裡值得省思的地方。(當然,想快速了解歌詞大意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小結與結論)
段落分析:
〈最好的時光〉歌詞段落簡單分明,主歌(A段)分為兩個段落,這首歌僅唱過一次;中間由導歌(B段)連結;副歌(C段)同樣也有兩個段落,第一段落重複兩次(C1、C2),最後第二段落(C3)走一次之後接結尾句。
整首歌充斥著設問句(歌詞中會看到激問和懸問)及部分敘事中帶有疑問語氣的句子,而最重要的句子筆者認為是出現在副歌中的「而你愛過了啊 所有夢寐以求的代價 覺悟留戀和堅強」,它開啟了從疑問到選擇的關鍵。
P.S 激問:問而不答的設問,答案往往在問題的反面;懸問:既沒有答案,又不容易想出答案,讓讀者去尋思揣摩。
昨天的煩惱今天想開了嗎
(主歌A-第一段落)
喜歡的人他們留在心底 還是已在我身旁
每天離開了家 再回去時有沒有新的掙扎
一萬個問題裡什麼是最簡單的回答
主歌第一句表達短時間內對任何事物所產生的疑惑,是青春時期煩惱的特徵。這句採用激問,有著強烈的情感色彩,講述這些問題今天的自己仍解不開。第二句「喜歡的人他們留在心底 還是已在我身旁」透過有選項的懸問,寫出這道解不開的題目為何,接著以一句懸問「每天離開了家 再回去時有沒有新的掙扎」再徒增一次煩惱,如此往復新增,才有最後一句懸問「一萬個問題裡什麼是最簡單的回答」,同樣沒答案,而這個問題顯然是青春時期對於「關係」的重視與不安,「對方會不會喜歡我?朋友會不會覺得我很怪?家人是不是不在意我?」明明都是是非選項,卻不斷往兩個方向無限延伸思考。種種煩惱都是因為第一句斬釘截鐵的激問,在意這些問題的解答而產生的連鎖效應。
有過的心願 如今是現實還是幻想
(主歌A-第二段落)
成長後來是禮物 或只是美麗的包裝
記憶中的青春 夢裡仍像盛夏的扶桑
第二段落寫的是「關係」以外的煩惱,一個是理想,另一則是成長,這兩句同樣用到有選擇的懸問,「現實與幻想」;「禮物與美麗的包裝」,反映到的是自我實現與超越需求。最後一句寫的則是青春回憶,雖然句法是敘事句,但下半句卻用有強烈畫面感與可渲染情感的「盛夏的扶桑」做為比喻,讓畫面產生一絲哀愁,似乎已是久遠的過去。「扶桑」一詞,可比喻青春美好而短暫,喚起人對美好時光的思念,在現代歌詞中已很少使用,這樣帶有古典韻味的詞像極了過去青春時期會寫的內容,如加上安溥所分享真為十五歲時所做,會有種當時「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感覺,青春未逝,卻先傷春悲秋,但也更能加深懵懂卻渴望尋求解答的情緒。
親愛的你想念我嗎
(導歌B)
親愛的妳 想念自己嗎
導歌使用的問句相當特別,看似是沒有解答的懸問,卻帶有反思的意味。「問了這麼多問題,卻忘了問自己」它促使主角回顧過去,反思過往的選擇與傷痛,是不是能更了解自己,進而找到內心的平靜?因為這樣的轉折,才有後面副歌體悟「最好的時光」。
最好的時光 出現了嗎
(副歌C1、C2)
有人曾愛過妳 妳有過懷疑否認和偽裝的傷
而你愛過了啊 所有夢寐以求的代價
覺悟留戀和堅強
進入副歌,在句式上有著不一樣的轉變,它不再使用激問,因為主角明白很多問題不一定有答案,「最好的時光 出現了嗎」這句話也並不會有解答。接著下一句「有人曾愛過妳 妳有過懷疑否認和偽裝的傷」是對主歌「喜歡的人他們留在心底 還是已在我身旁」的回應,說明縱使對方就算愛過你,你也會因為懷疑、否認和偽裝傷害這段關係,側面點出主旨「最好的時光是否出現,取決在於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他人的給予。」於是才有了這首歌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而你愛過了啊 所有夢寐以求的代價 覺悟留戀和堅強」任何選擇都有代價,儘管當時選擇去愛,經歷過當時認為「最好的時光」,都要對未來可能失去或平淡的生活有所覺悟,是以「理性」的方式來處理「最好的時光出現了嗎」這個問題。
「留戀和堅強」是過去經歷與成長的總結,不管選擇為何,都應該擁有留戀過去美好和勇敢面對未來的心態。留戀過去並非不好,它是肯定過去自己選擇所締造的美好時光;面對未來則是要不斷迎接新的選擇,成就下一次美好的時光。
後面是歌詞沒提及,但可以去思考的事情。筆者認為這才是重點,其實「最好的時光並非單指過去、現在或未來,而是你選擇的每一刻都在創造美好的時光。」只是我們都只在回頭看時,才發現那些美好。
最好的時光 哪兒還有啊
後來你在天涯 我珍藏起我曾描繪過的遠方
好的還會有嗎 我能再見你嗎
說出後來才懂要說的話聊些後來才知道想說的話
(副歌C3+結尾)
人是矛盾的生物,縱使已經成長、覺悟、學會了面對現實及選擇,內心深處還是將過去那份美好時光視為「最好」,因為人有恐懼,擔心自己的選擇無法再創造更好;人有念舊,懷念自己的選擇創造了永生難忘的故事;人也有對完美的追求,相比未來現實的不確定性,內心深處仍會希望得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這樣的矛盾反映在最後一段歌詞,發出了比前一段副歌還要強烈的詢問:「最好的時光 哪兒還有啊」它包含了對過去的留戀以及對未來的擔憂,寫出了接下來一句筆者認為是整首歌同樣重要的歌詞「後來你在天涯 我珍藏起我曾描繪過的遠方」要知道該段是因「人的矛盾」衍伸而寫的,因此這句話是以完全「感性」的方式來處理「最好的時光出現了嗎?」這樣的問題。知道這段關係最後結局是分離,但主角選擇保留那段可以想念的美好時光,其實正印證了安溥所說:「還能夠想念誰的那種心情,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時光。」這件事。另外,「天涯」和「遠方」能對應絕非巧合,創作者大可寫「珍藏起我過去美好的時光」,但她用了年輕時總會用「永遠」來承諾彼此,進而寫下「描繪過的遠方」來加強情感的渲染力。
最後兩句「說出後來才懂要說的話 聊些後來才知道想說的話」與主歌最後一句「記憶中的青春 夢裡仍像盛夏的扶桑」相同,一樣是敘事句,前後句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情。但到底「說了什麼話?」這樣的留白讓這句話成為留有懸問的句子,給予聽者想像,用自身經驗和理解去填補問題的答案,又或根本不用硬是去解答。
重點賞析一、問題不會辨明,而是把選擇權還給自己
讀歌詞時,讓筆者想到張惠菁曾在《比霧更深的地方》中寫道:「年輕時候看世界,總想看得分明,覺得它應該分明。中年看世界,就明白有些事物確實是籠罩在霧裡的,這世上也有只在霧裡才會出現的風景。」
當閱歷越多越會發現真理並沒有二元對錯,追究問題的答案往往會產生更多疑問困擾自己。當然,並非所有問題都不該被處理及解答,人對於萬事萬物的好奇與探詢正是進步的動力,只是年輕時最想看得分明的,往往是在自我認同與歸屬之中。
在〈最好的時光〉中,主歌用激問法反映主角急著想得到問題解答,然而這些答案說到底都是依憑他人的鼓勵、認可與愛才能滿足,更何況還要面對自己的心魔,「懷疑否認和偽裝的傷」所造成的難題。於是到了副歌後,改用疑問句與敘事句,到後來會發現,這些疑問其實都是選擇,愛或不愛、心願達成與否或是成長是否只是虛有其表?透過自我對話並用自己的方式尋求正確合理的解釋,這就是「覺悟留戀和堅強」所想講的。
這首歌告訴我們「把選擇權交還給自己」,不管你是肯定每一刻,相信會繼續創造新的「最好的時光」;或是「珍藏」過去那段「最好的時光」,都應該出自於自己的「選擇」。
重點賞析二、看似是問題,實則在對話,透過不同句式判斷主角心境轉變
〈最好的時光〉的歌詞,看似都是由一個個「問題」所組成,但在抽絲剝繭後會發現,主歌雖然多是設問句,但到了副歌其實改用了許多敘事句,縱使許多句子仍帶有疑問語氣,如:「有人曾愛過妳 妳有過懷疑否認和偽裝的傷」、「說出後來才懂要說的話 聊些後來才知道想說的話」,但總體來看仍是體悟多於疑惑。
由此判斷,創作者在兩個段落間有著劇烈的心境轉換,筆者認為重點不會在「最好的時光出現了嗎」這句疑問中。而是因她選擇而做出的「覺悟留戀和堅強」與「我珍藏起我曾描繪過的遠方」兩件事,這才是在不斷自我對話中,最終決定主動追尋最好時光的實際舉動,也是這首歌的積極意義所在。
重點賞析三、打破歌詞用語的時代性,每一刻都在創造「美好時光」
安溥的經歷關係,從文字上能看出不少用典或用字典雅等特色,這是在現代許多歌詞創作者當中較為少見的,當然對讀者來說也是。另外,主歌中用「扶桑」一詞,做為青春回憶的象徵也是較為早期的寫法。但不管是創作者本身文風與現代人不同,或是使用少見字詞,她打破時代性讓現代人仍能接受歌詞並從中感動的事實不虛。在認同「最好的時光」是何時這一題目上,我會選擇「每一刻都在創造美好時光」,是因為每個人不管過去、現在、未來都應該不斷在創造各自的難忘時刻,這樣的共同情感,正是超越年代和時間框架的關鍵。
最好,來自於當下,任時光定位它占人生多少比重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開場白中寫下:「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縱使是在法國大革命這個普遍認為糟糕的時代背景,仍會有兩個迥異的看法在蔓延孳生,不同時代人心都是多樣而矛盾的,隨著入世越深越會發現,真理其實是以自身為中心,去比較他者後所得到的「片面」看法,它不會有是非二元的完全對立關係,但亦正亦邪的多樣性才是人性值得玩味的地方,不是嗎?
過去自然值得留戀,未來可以期待更好。最好的時光對我來說自於每個當下,往後可以看見哪一隅光正占著目前人生最重要的比例;而往前看,是期待拐角處能裝進下一個美好時光,等待它發酵,成為最好。這首歌給人的溫暖光暈應當如此,在混濁的世界中,點出一絲光芒。
最後,筆者整理幾項結論,供讀者參考:
結論一、
主歌描寫青春時期對於「關係」、「理想」、「成長」甚至「青春逝去」的不安;導歌做為反思的開端,也許了解自己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副歌兩段分別以「理性」和「感性」出發,試著找出「最好的時光」。最後提出看似懸而未解的敘事句,讓聽者思考成長帶來的改變。
結論二、
問題不會辨明,只有從「渴求對方選擇自己」到「自己可以選擇留戀及堅強」才不會過分糾結問題結果,不管是選擇每個當下,把希望放在未來;或是選擇珍藏過去,不用特意追尋完美答案,都能讓自己達到解答。
結論三、
安溥歌詞不少用典或用字典雅處,在現代創作者作品中較為少見,因此拉開了時代距離。但這首歌打破了歌詞用語的時代性,因為每個人不管過去、現在、未來都應該不斷在創造各自的難忘時刻,這樣的共同情感,正是超越年代和時間框架的關鍵。
結論四、(個人選擇)
什麼是最好的時光?筆者認為它出現在過去、現在或未來,每一刻都擁有當下為止最美好的記憶,因為人會成長,縱使時代格局再差,也有美好時光存在的意義。接受每一段成長路途中的崎嶇與憤懣,保持未知、好奇的心繼續犯錯、調整,也能從中找到美好時光的鳳毛鱗角。
最後是問題,歡迎討論: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註1] 2022年,萬千聽眾終於等到以「安溥」為名發行的第一張創作專輯《9522》。
黃郁欣、江丕賢、何萬順*,華語疑問句的分類與教學語法:以是非及正反問句為焦點,華語文教學研究,2022(該篇分類以教學為主,後採用教育雲線上字典之說法,同時也是過去普遍學習到的設問修辭為用詞依據)
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看雜誌(原先想以時間維度來發想,發現會開展過多,但研究資料寶貴,特意留之)
從九零年代到周星馳——關於安溥《9522》,我還能多告訴你的事⋯⋯
探索更多來自 循聲入座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