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單曲樂評|理想混蛋〈我反芻著你留下的寂寞〉|生命的執著,來自於對情感的探究,對錯過的內疚,與適應獨身後的寂寞

蘇軾《前赤壁賦》中寫道:「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關於天地間的變與不變,往往只是微觀與宏觀的差別。人們也常因對萬物來說微觀的事物,執著、失落甚至瘋狂。可惜要擺脫這樣的想法唯有更宏觀的思想導引,否則出於本性,人們總會反覆踏上重複的道路,不斷輪迴。

有一種痛苦,是明知自己想要什麼,卻也知道自己永遠無法得到它,這正是「執著」帶給人的矛盾感,它並非被劃分為原罪,卻是宗罪中「貪婪」的其中一種表徵。在心理學上也確實有跡可循,那種明知得不到卻仍渴望的心理,正是布雷姆(J.W.Brehm)所提出的「心理抗拒理論」(psychological reactance theory),簡單整理,也就是「以相信自己可控制為前提,當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威脅時,在心裡產生抗拒的過程。」由此做出與威脅對抗的反應,而這類反應往往與限制自由的事件恰恰衝突。這樣的化用和比喻可以從雞丁所寫的歌詞中看出他精心妙用的筆法。

《關掉/打開》專輯簡介◢

理想混蛋出道至今邁入第五年,過往的(合作)單曲、個人(團體)EP都不少,首張專輯更在前年五月推出,風光入圍金曲新人獎,直到今年再次推出專輯《關掉/打開》。綜觀理想混蛋的音樂風格與創作題材,在風格上以往走流行、民謠曲風,維持初衷「以簡單的音樂,說深刻的感動」,直至新專輯的出現,風格上他們試圖轉變,加入了不少搖滾曲風,除了更加重可沛和編曲人在各種配器上的調配與編排外,更是讓另外兩位團員阿哲與建廷轉而學習演奏電吉他。以整張專輯第一首釋出曲〈Reset〉來說,已是搖滾曲風的成功嘗試之作,在電吉他及貝斯兩者搭配,以及時而solo的情緒烘托之下,再加上飽滿而震撼的鼓點,與上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愚者〉產生強烈的對比與精進,這樣的元素加入無疑是為理想混蛋的音樂加入了新活水。而這股活水到了〈我反芻著你留下的寂寞〉時更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不管是開頭的混音或是層疊上去的樂器編排,都讓人聽了無比震撼。

最後將視角拉升到關於專輯的脈絡,主題是面對全然不同的世界該如何自適,這樣的問題不僅拋給了聽眾、讀者,更是給了身為創作者的他們一道難題。於是他們用十首歌的編排來回應這個問題,就曲序來看,會發現這是段走往世界末路的道途,限縮了時間,但也產生了混亂之後的清晰思緒,因此以時間為軸,前三首以理性為線突破大門面向真實的自己;四、五首則是方才提到的〈Reset〉和〈我反芻著你留下的寂寞〉,以兩首分析著情與理間講不清的關係;最後一半曲目則回到抒情、民謠等曲風,象徵世界末日的倒數,迎向終幕。

本次筆者將打破歌曲的行文,以綜觀的方式,抓出細節間相關聯的重點進行闡述。在聆賞這首歌的詞曲、影像時,請先把握「執著」、「輪迴(反覆)」、「單體到群體」三個重要的名詞,方便在作品中找到值得玩味的地方。

閱讀前,請撥放著MV繼續欣賞下去:

音樂

歌曲特色◢

一、前奏三條明顯音軌,成為串聯整首歌的重要線索

二、敘事從慢漸快,配器聲由零碎延遲轉紮實穿透

三、主副歌對調、三層次堆疊帶來的聽感體驗,像極了人在面對突如其來變故時,從已知事實挖掘未知真相的經過

四、C段壯大而詭譎的吟唱是放大畫面、視角的關鍵,象徵自個人想法放大到群體感受的過程

先從可沛對於這首歌創作的形容,過程像是在做電影配樂開始:「一如往常和雞丁的共同創作方法,拿到歌詞後先跟雞丁討論想像畫面、故事情節,寫曲編曲時想像一些愛情悲劇、超自然靈異題材的內容,用一些有神秘感的音效和合聲、把腦袋的畫面拼湊出來。」(節錄自MV資訊欄)接著再透過以下幾項重點做詮釋:

前奏三條明顯音軌,成為串聯整首歌的重要線索

前奏十秒以合成器音效進入,當中有三條較為明顯的音軌,包括在底襯托的低頻聲,這條音之後將延伸至鋼琴和弦延音進行串聯;細碎的科技感音效,它為聽者形塑一個不在現實世界的時空感,這條音在後來會被電吉他的單音彈奏所取代;最後是透過濾波器共振營造同為科技感的聲效,將特定加強的頻率往低音處推送,好似聚焦目光,等待主角的出現,又似是暗示整首歌將由慢轉為快疾駛,而這條音之後便以主唱的歌聲做替代。前奏的舖陳是帶有流線型的部屬,它將整首歌的背景與編排方式都提示了一遍,開頭的氛圍也營造讓人窒息、黑暗的感受,同樣是從前奏開始帶了出來。

敘事從慢漸快,配器聲由零碎延遲轉紮實穿透

以副歌開頭,鋼琴小調和弦延音為基底,宏大低頻的墊底音襯托歌手在真假音間游滑的悲壯情緒。緊接第一段副歌後,是一段前奏的延伸,此處的鋼琴和電吉他替代歌手成為主角,低音的鋼琴和弦與相較高音的吉他單音交相輝映,詭譎的氛圍除了來自於前者,更因細碎的合成器音效而慢慢擴展開來。

隨後唯一一段主歌呈現出最為緩慢的步調,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加入主唱的聲音,他自然地跟隨著鋼琴吉他的節奏速度;第二是少了如光點般點綴的合成器音效,這樣的音效其實起到了積極性的功用,然而自主歌進入後少了它,使整體速度慢了下來,也為後頭的第二段副歌作為情緒落差的鋪陳。

第二段副歌後,配器從零碎延遲的鋼琴、合成器轉為紮實穿透的爵士鼓。幾乎蓋過所有配器的爵士鼓,激起聽者的情緒,但也並非持續輸出,而是在第二段副歌結束後的短暫過門時,改打出雙鼓棒重擊的精彩表現,這是在音樂情緒表現上已純熟到能順利帶出聽者情緒的表現。而相近的表現方式也同樣出現在C段結束後,進入最後一次副歌時的情緒拉抬,它巧妙將紮實的鼓聲切開為兩處斷點,達到其中兩種層次,形成相當傑出的張力手段。

主副歌對調、三層次堆疊帶來的聽感體驗,像極了人在面對突如其來變故時,從已知事實挖掘未知真相的經過

說完主配器的編排,再來回到整體架構的安排,前面提到經由前奏拉出了三條聲音線,以及藉由鼓的打法切開了層次,其實都賴於作曲上的安排,其一是較為明顯的主副歌對調,先講果再講因的文學敘述方式,本應在文字上闡述,其實放在作曲編排也相當合理,一般副歌會做為主歌敘事的總結(當然也會有例外),也是要讓聽眾明白此歌道理所在,這樣的方式如同文學筆法中的倒敘法,但有趣的是,這樣從得知真相到努力回填痛苦的過程,也像極了人在面對突如其來變故時,自然而然的經歷,如此一來創作者便能相當精巧的排除,一路衝到結束,而順著故事的敘事步調慢慢挖掘真相,這便是編曲安排的第二的部分:三層次堆疊,這三個層次分別在唯一一段主歌結束時鼓聲進入之前;第二段副歌雙鼓棒重擊前和第三段副歌;以及最後C段全部。仔細聽會發現三段都和鼓的進入及打法差異有關,這也分別造就了情緒上「面對真相」、「試著接受事實」以及「反覆拉扯對抗」的過程。

最後分別來回應這三個情緒的營造及過程:

第一層次、面對真相:人生無常,突如其來的情緒衝擊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因此藉由副歌開頭,用慢步調的音樂編排將人一時無法接受的情緒與呆愣表露無遺

第二層次、試著接受事實:此層次同時處理了初次嘗試接受以及在釋放完情緒後的接受,這兩部分可以從其他配器的堆疊做區分,這裡的鼓點是最為正常搖滾樂的打擊方式。

第三層次、反覆拉扯對抗:此處是這首歌最為精采的部分,自然也是故事主角最為衝突糾結最後釋放的過程,透過反覆吟唱、和聲將能量堆疊到最高處,而鼓點也迎來較為不同的變化,當中會聽到有雙鼓棒擊打同一鼓面的聲音,這樣的方式可以順勢堆疊聽感,引起高昂的戰意,就像古時要打仗時軍隊發起進攻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自然也勾起了聽眾激昂的情緒。

C段壯大而詭譎的吟唱是放大畫面、視角的關鍵,象徵自個人想法放大到群體感受的過程

結束了整體架構的編排,最後提及整首歌的一處讓人不得不去注意的亮點-C段延綿至第三段副歌的吟唱,它代表著這首歌從個人情感放大到群體感受的過程。首先提及技術層面,C段創作者採用「反芻」意象,透過不斷重複字句來落實主題,而為了拉抬情緒,也改變鼓的打法,以激勵人心的遞進方式做出一次猛烈衝擊。再來,透過壯大而詭譎的吟唱來渲染氛圍,吟唱的速度並不快,整體上僅比重複四次的C段句子少了一次,每一次吟唱最後的拉長音都順勢延展到下一次迴圈,營造層層堆疊的聽覺感受。另外,在聽的過程中讓人感到詭譎,是用了高低音大跳以及錯拍的方式來塑造,透過不符合一般人覺得順暢地聲音來達到目的。

接下來是情感層面,常常我們會聽到教會或廟會裡聽到眾人共同禱告的聲音,當中所產生的氛圍甚至能感染到外圍的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透過集體意識來傳遞能量,而這樣的意識來自於人對於自然、未知事物的敬畏甚至是崇拜。創作者在這首歌當中最主要想呈現的背景在生死交界,而這正觸及了人們對未知的事物,甚至是對死亡的恐懼。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加上情感分離便很自然地勾起了最深層的執念,如同我們所想像的鬼魂都因某部分的執著而存在在人間,從古至今集合起來形成龐大的群體。所以,該段的精彩處在於,它將個人的情感上升到了眾人多少都會有的執念,不管是家人、朋友或是情人的生死分離,都讓人感到恐懼、未知與不安。

歌詞

歌詞重點

一、「反芻」一詞回沓副歌、C段,將動物的消化行為與消化情感中的痛苦掙扎悄然對立,形成情節並置

二、「執著」、「貪婪」、「自由」如何串聯語意,形塑心理矛盾的衝突感

三、擬人筆法與寂寞產生的落差感,可以使情感更加戲劇性

四、如以「亡者」角度做詮釋,更能加深這首歌對於執著的格局

歌詞來源自kkbox

作詞:邱建豪/作曲:盧可沛、邱建豪/編曲:盧可沛、李宗軒

我反芻著你留下的寂寞
以為終究能消化成自由
而你已不回頭 你已不回頭
我為何還原地守候
在每個午夜的夢 複習著你溫柔

夜色已漸濃 我隻身穿梭迷霧中
探尋你消失的行蹤
閃爍的路燈 不斷警告著我
別再深究 你離去的理由

我反芻著你留下的寂寞
以為終究能消化成自由
而你已不回頭 你已不回頭
我為何還原地守候
在每個午夜的夢 複習著你溫柔

是我太執著 還是你也留戀卻不說
貪婪至此不願放手 成了思念的魔
(循環4次)

我反芻著你留下的寂寞
以為終究能消化成自由
而你已不回頭 你已不回頭
我為何還原地守候
在每個午夜的夢 複習著你溫柔

到什麼時候 我才能向前走

雞丁曾形容關於這首歌創作時的想像:「歌曲真的是比較黑暗、沉重、搖滾。錄音時,想像當時寫歌腦海的場景跟角色設定:我在一座很陰森的森林裡面、路燈忽明忽滅、我在濃霧裡尋找已經離去的愛人的靈魂。最後一段又要收回來,好像走出森林一樣,但其實也不是真的走出黑暗,只是知道了要逐漸接受失去所愛的事實。」(節錄自MV詳細欄)筆者提出三點歌詞中所使用的特別筆法,並於最後一點以一種特殊的敘事角度來詮釋歌詞。

「反芻」一詞回沓副歌、C段,將動物的消化行為與消化情感中的痛苦掙扎悄然對立,形成情節並置

動物的行為與情感,兩個無關聯的情節並置在一起,因為某種元素相同而巧妙串聯,形成一個僅在文學中才能同時出現的美麗連結。而「反芻」一詞,不僅符合歌曲重覆旋律的特性,亦符合整首歌所要呈現的意象,以下從兩個地方來印證「反芻」在歌曲當中的重要性。

一、從副歌、C段的句式來看:

副歌分三段,三段內容相同,如此反覆三次;C段則更為直觀地重覆四次「是我太執著 還是你也留戀卻不說 貪婪至此不願放手 成了思念的魔」,來達到迴圈的效果。

二、從詞意解釋:

副歌可用三個進程來做解釋,分別為一、二句的「面對現實做出的反應」;三、四句的「反應無果的落寞」以及最後一句「再次對事實做出反應」,除了經由「接受」並做出「反應」來表達重覆外,透過行為從「積極改變」轉向「被動複習」也形成另一種迴圈。

C段如同在雙方面前放了鏡子,內裡的「執著」、「貪婪」與「自由」是雙方不斷爭奪的詞意,因為執著而失去自由,有了自由卻貪婪地想擁有對方,因為貪婪而形成執著,如此往復,彼此卻也無法共同擁有,成為可怕的輪迴。

不管從句式或句意上,我們都不乏看出「反覆、輪迴」之意,這便是兩者情節並置的關鍵處,這樣的意象不僅是歌詞,同時也貫穿了音樂和影像,整體都為呈現出消化情感過程中的痛苦與掙扎。

「執著」、「貪婪」、「自由」如何串聯語意,形塑心理矛盾的衝突感

接著我們來處理文字中形塑主角內心矛盾的地方,在這之前先將故事脈絡梳理一遍,主歌除了講述主視角當處的環境背景外,更重要的,是點出他執著想找出對方離去的真相,並在副歌中道出自己執著於得知真相,是為了重獲自由。有這樣的心理其實並不奇怪,一段關係的開始與結束都是人是否投放或依憑情感的關鍵依據,有的人更著重於儀式感,都是為了讓心接受改變現狀的事實。因此執著於真相是為了讓心能夠真正放下這段感情,朝下一段旅程前進。然而主歌卻道出有著甚麼力量告知他別再追究真相,求不得結束的真相,如同愛而不得般的苦楚近似,因此才會產生之後C段對方是否也有相同想法的想像,試圖讓自己內心好過些,但也如此貪婪地不願放手,導致自己也困囚在另一個不自由當中。

了解故事脈絡後,試圖檢視心理矛盾的衝突感,其實便是來自於感情結束時無法獲得「結束」的依據,使自己內心仍存有「對方可能仍愛著自己」的想像,如此往復於這個想法無法走出,最終進入另一段不自由的境地。其矛盾點在於「渴望自由最終卻讓自己不自由。」在這首歌當中我們無法從歌詞中得知最終如何處理這樣的情緒,僅有在MV上給予其中一種解法,那便是經歷千年等待,有再聚的可能。

然而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解釋,為何一段關係結束時需要「理由」呢?還是說這樣的理由只是在為「心中的某人」做開脫?葛大為在〈沒有第三者的分手〉歌詞中明確點出「從客觀或主觀來說 壞人都是 放不下的我」,於是要撫平放不下的自己,只能盡力想像對方也放不下自己,如此無果的追尋形成輪迴,這便是執著的所在。這樣的情緒描摹相當精彩,卻也觸碰到了人們難以解決的問題,當然,這樣的問題也可能從信仰方面切入作解決。

擬人筆法與寂寞產生的落差感,可以使情感更加戲劇性

結束文字所要提出的重要觀點,我們再以文字的藝術性來做討論,該藝術性來自於「眾人」和「個體」間形成的落差感來增加戲劇性,前面筆者有提到,音樂部分以和聲、重唱的方式營造將個人情感拉抬到群體,加強格局的呈現。而文字部分則有擬人筆法與寂寞產生的落差感,這樣的落差感來自於,擬人勢必涉及到故事有第二人的出現,但這樣的第二者卻又是「非」人,到頭來還是只有自己,以此產生更大的寂寞感。從歌詞中便是這句「閃爍的路燈 不斷警告著我」,雖說可以解釋為混亂到神智不清,出現幻覺,同時解釋地點背景,但筆者認為就功能性上確實可以解釋為透過擬人方式與心中理智的自己進行對話,但在藝術性層面上也能感受從兩人之間對話到其實還是只有自說自話的落差感,以增加戲劇張力。


如以「亡者」角度做詮釋,更能加深這首歌對於執著的格局

前面提了三點歌詞中所使用的特別筆法,最後一點筆者則想以一種特殊的敘事角度再釋歌詞,同時也為前面提到能增加戲劇性做解釋。

從歌詞的創作背景能知道,感情結束牽涉到生死兩隔,從坊間資料可以知道「鬼魂」也是經由「執著」而形成的思念體,那麼也許可以將歌詞的主視角放在「亡者」身上,透過此視角更能將「執著」的格局延伸至群體,形成強大的共感。如此手法其實MV導演黃婕妤已敏銳發覺並應用其中,在歌詞上也有許多鏡頭可以相當合理的方式出現,例如:「你已不回頭 我為何還原地守候」因為執念無法離開這樣的迴圈,但生人卻因為時間逐漸淡忘,向前走而留下了自己;「別再深究 你離去的理由」這段除了可以解釋「理性的自己」給出的話,卻也能以靈界「判官」的口吻要他放下執念,走向投胎一途;「是我太執著 還是你也留戀卻不說 貪婪至此不願放手 成了思念的魔」可以跳脫個人視角,轉為每個因執著化成的鬼魂,將前面提到如何從「執著」、「貪婪」、「自由」的語意串聯,描繪不願放手,讓自己也困囚在另一個不自由當中的情景,延伸至因執著成魔的經過,恰符合民間傳說對於鬼如何成魔的經歷相同,於是透過人們對傳說的既定共識,將個人的情感抬升到大眾觀點,使這首歌的格局更為寬闊、更有可讀性。

影像

影像重點

一、導演視角:死後民間傳說的再譯,透過亡者視角讓執念跨越生死

二、「拒絕喝孟婆湯」、「記得前世愛人的四種標記」是隨人治觀念改變後的轉化?還是個人對傳統反抗的碰撞?

三、MV也許可以多這個畫面?

影像是音樂作品的另一種延伸,它來自於導演的目光,雞丁曾提到:「劇本畫面和自己創作時不完全相同,但很喜歡導演用他自己消化過的樣子詮釋這首歌。」如此看來雞丁的創作視角應該仍以「生者」看待感情為主。然而這首歌的MV確實也達到了高水平的契合度,透過傳說,將亡者不願面對感情突然結束,延伸到不願喝上孟婆湯,並踏上千年修練只願再見對方一面的故事。這樣的視角無疑是直接貫穿了全年齡觀眾,也讓這首歌有了更大的舞台足以表現。

然而筆者認為不應只討論用了哪些手法導致影像的成功,更應向內去探尋傳說與人性的連結,也許這才是影像傳達背後最耐人尋味之處。

圖片來源自 理想混蛋 YouTube

導演視角:死後民間傳說的再譯,透過亡者視角讓執念跨越生死 ❚

(1)故事脈絡:

MV採用跳序法,透過現實與過去,同時也是生與死兩個世界的畫面跳接,以構築整個故事的全括。主要人物包括:男子(已亡故)、女子、捕快(民俗稱死神或七爺八爺)以及孟婆。時間應發生在死後第四十九天,男子最後一次來到女子面前道別。然而當男子透過車窗外一一檢視兩人的相遇、相愛後,原先因逼促而離開愛人的他,心中發生了變化。

人總是這樣,當真正準備失去時卻又不畏懼地反抗。男子隨同捕快來到孟婆經營的店,準備喝下忘卻今生記憶的孟婆湯,他看見身旁人們認命地喝下,輪到自己時卻不願屈就地起身逃跑。

雖然最終仍逃不過捕快的視線,但礙於正值壯年卻離世,想必留在人世的遺憾與不甘早大於認命,因此最後選擇網開一面,點上做為要尋找前世愛人的印記,讓他經歷千辛萬苦,再次投胎尋找愛人。

(2)民間傳說再譯亮點-交通工具、人生跑馬燈、孟婆

以一首歌的時間確實已表達了較完整的故事,足以了解輪廓,屏除最終決定男子不喝孟婆湯的關鍵在於孟婆,導致男子、孟婆和捕快間誰該強硬誰該柔懷有些失衡之外,影像中的亮點也並不少,透過現代人的視角,勾勒出陰間有著與時俱進的想像,同時也保留了民間既定的印象,讓畫面不至於失焦。

與時俱進的部分包括,從前傳說以手腳鍊拖著步行,MV中則以車子作為替代;人生跑馬燈透過車窗看向街景,上演三幕關於傾訴戀慕、正式交往與求婚的環節,再次回味,更是心酸無比;孟婆不再是站在奈何橋旁的婆婆,而是有了自己的店面,頗具姿色,必要時化為酒促小姐身分的女子,有了這些轉化,讓故事生動許多,也成為影像再譯的亮點。

「拒絕喝孟婆湯」、「記得前世愛人的四種標記」是隨人治觀念改變後的轉化?還是個人對傳統反抗的碰撞? ❚

前面的問題主要解決故事脈絡和影像亮點,再來筆者想談談關於「拒喝孟婆湯」及「記得前世愛人的四種標記」兩個後來成形的傳說進行源頭猜想,不僅是為了合理化傳說的出現,最大原因是為了解決人在執著過深時,社會普世價值觀下是如何導引情緒走向釋懷的道路,畢竟傳說起於人,人們將無從解決的事情交由神鬼做為依託,互為因果,才能相互依存。

(1)孟婆的來由及存在之必要

關於孟婆的來由,筆者整理出可能源於兩種說法(可能不止,待考究),第一來自典籍《山海經》記載:「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可見孟婆出身之貴,卻屈尊立於人們忘卻前世今生的隘口,如此便能解釋關於忘記前世記憶,是對要前往來生的道路上尤為重要。第二個說法是「孟婆為孟姜女的化身」,我們耳熟能詳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是源於與丈夫深刻的感情,成為孟婆的緣由是「憐憫為情所困的人們」,希望透過遺忘來得到解脫。從這兩點傳說來源,可以發現不管是何者,都帶有存在該職位的「必要性」,不管是帶著不擾亂人間秩序或是為個人意念憐憫眾人,都是很難去撼動的。

(2)奈何橋意義及孟婆存在,與「不喝孟婆湯」相違背

有了第一點的想法,再來第二點是透過另一個傳說「奈何橋」來反證孟婆不履行「喝湯」職務的弔詭性。據坊間傳說,「奈何橋」名稱來源於「人看不透世間道理,執著於前塵往事,卻也無可奈何。」如此「奈何橋」本身便是要告知人們放下前世因果,才能安然前往來生。因此,「不喝孟婆湯」本身既不符合陰間秩序,又違反孟婆個人意願,只能將此事歸為「特例」。而「特例」本身就屬個別案件,本應導向「個人對傳統反抗的碰撞」,然而筆者認為這卻不足以解決「將執念的情緒導向釋懷的道路」,如此將接下去推導。

(3)一切傳說的開始與延伸,都指向人心觀念的轉變

在推導之前,筆者想再提另一則傳說-「忘川河」,MV中沒特別提到這件事,可能礙於故事篇幅而不說。忘川河裡堆滿了無數無法超生的孤魂野鬼、蟲蛇等,根據傳說,那些為了再見到今生所愛的人,可以選擇躍入忘川河接受千年的試煉,便得以帶著前世記憶投胎,而受盡折磨與等待的過程,也會看著愛人一遍遍地喝著孟婆湯,並走過奈何橋。最後這些帶著前世記憶的人,被標上四種記號:臉上有酒窩、胸前有痣、身上有胎記、脖子後方有痣,代表要在來生尋找前世的愛人。

從前面的論點推斷,這樣的傳說因違反陰間秩序而屬「特例」,但「身上四種記號」本身符合的人也為數不少,明顯形成矛盾。當然,這些傳說本就保有很大的模糊地段,考究證據貧乏,但筆者認為,與其要解決傳說的源頭,不如該了解傳說要解決人們什麼樣的問題。每個人多少都會遇到讓自己無法割捨或放下的人事物,不管是親情、愛情、理想或事業等,但當雙方生死異地或不得不放棄時,心中的執念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文初提到「心理抗拒理論」便是一例,而在傳說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處理這樣執念的影子-「時間」與「同理」,如能歷經千年而不放棄,那麼便能帶著印記來生尋找愛人,只是「時間」與附加而來的「痛苦」便會驅使自己慢慢理解感受,並放下它,這樣內化的過程需要的是「同理」,甚至可以說是陪伴,而在現世中我們可能用了十年、二十年透過其他人的陪伴來內化這些感受,到了傳說則以千年時間與「還能再見愛人」這樣的事情來設立目標、化解難受,如此便能了解,這些陰間傳說是為安定人心而產生,而延伸出的「拒絕喝孟婆湯」、「記得前世愛人的四種標記」等,並不止於個人對傳統的反抗,而是隨著時代開化,漸漸走入人心,開始處理這些細微而難以解答的情緒

MV也許可以多這個畫面? ❚

故事最後,我們看見在背上被點上痣的主角,獨身走向奈何橋的畫面,然而筆者想像MV的畫面卻是「許多人走向了奈何橋,唯獨他走到河邊選擇一躍而下」,如此似乎更能體會到那樣的對比與衝突感,當然,考量許多觀眾的接受程度,以這樣平靜度過的方式或許才是最好的方法。

結語

面對難以割捨的感情時,總是惦記過去相處時的細微末節,當回憶的時間漸漸大於現在的生活,生命中的輪迴便開始運作,進入一場沒有終結的幻境。詞中最為深刻的一句「貪婪至此不願放手 成了思念的魔」,筆者認為其實飽藏著無奈與無力感,在旁人看來是個貪婪於妄想的人,但自己又何嘗不願走出呢?只是在他的世界中已身在水裡,身邊只剩思念凝鍊而成的重物,他不願一直處於失重感,於是死命抓著重物向下沉淪…

我們都有可能經歷過這些傷痕,那些參不透的答案化為人生的結而不斷輪迴追尋著,可嘆大多的事情無從反省,失去後才懂得它的重要。我反芻著你留下的寂寞,寂寞是種被動接受的情緒,卻也是每個人必經熟悉的道路,因為對方的離去而被迫面對一人的場景,在這過程中反覆推敲分離的原因,最終我們也許仍無法究得解答,卻在這段時間裡得到相應的釋懷與寬心,不管最後選擇繼續追尋或另尋他路,都不再會是有他人參與的事情。

補充/參考資料

推薦延伸閱讀著作/參考著作:

《死後的四十種生活》(大衛.伊葛門)

筆者在蒐集資料時看到的一本書,每篇閱讀起來都不長,卻能透過看故事的方式了解對死後的生活想像,相當有趣。

Steindl C, Jonas E, Sittenthaler S, Traut-Mattausch E, Greenberg J. 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New Developments and Findings. Z Psychol. 2015;223(4):205-214. doi: 10.1027/2151-2604/a000222. PMID: 27453805; PMCID: PMC4675534.

關於文中提到「心理抗拒理論」,參考了此篇論文。

15 分鐘內,一次就搞懂「合成器」!(Synthesizer)-好和弦

60 張黑暗風格濃烈的音樂專輯

哥德搖滾

彼岸花,奈何橋,孟婆湯,你知道鬼魂去陰間要經過什麼地方嗎?

推薦回顧樂評:

【長篇樂評】理想混蛋-愚者:昂首闊步的愚者,是理想的實踐者


探索更多來自 循聲入座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采郁
采郁

熱愛文字帶來的悸動,
與它平行的是報之以全心。

文章: 244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循聲入座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