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那裝滿只有你我的心、100%的真實和「一擊必殺」!-專訪持修 談三專《受》

第三張專輯《受》已經帶著持修走上了全然不同的道路,用他過去幾乎未曾浸染過華語流行歌的耳朵與品味,創造著讓人欣喜追隨的流行音樂,同時也擁抱身邊在乎他,也細心照顧他音樂的夥伴們,創作出這張100%真實的情歌專輯。
第三張專輯《受》已經帶著持修走上了全然不同的道路,用他過去幾乎未曾浸染過華語流行歌的耳朵與品味,創造著讓人欣喜追隨的流行音樂,同時也擁抱身邊在乎他,也細心照顧他音樂的夥伴們,創作出這張100%真實的情歌專輯。
這首歌「僅用第一人稱視角來『片面解釋』這段關係」,思念看似如鯁在喉,仍在愛與決絕中矛盾,其實主角正「理性地分三階段將對方趕出心牆」,也同時把自己逐出牆外。
《我的問題該問誰》是艾怡良再次對愛及生命發起的叩問之作,它不一定是張讓所有人都滿意的作品,卻更能坦然一點,面對她的需要,減少一點繁雜的修辭束縛,充實一些演唱會上需要熱情的快歌。
今天(2025)2/25正巧是歌手Penny戴佩妮首張專輯《Penny》發行日,也是她出道25週年的日子。本篇想以「她唱歌會說故事」為主題,在每張專輯中各挑一首「像在說故事」的情歌推薦給讀者,再次回味戴氏情歌的魅力。
以跨語言諧音這需要創意才能輔佐為盾,透過女性書寫與大談性解放議題為矛,邀請金曲音樂家鍾興民老師共同製作,形成《Suí 水》這張不拖泥帶水、擁有清楚輪廓的專輯。
2024年十一月發行了首張專輯《當我不敢說》接連兩張作品風格相異,卻鏡射出她內心晦暗走向光明的道路,外在世界光彩虛偽卻仍保有真誠的記錄。透過專輯,足以見證一位新歌手的成長。
在這日日俱新的時代中,每年推出的「新人」對於音樂產業有何幫助?一些具指標性的音樂獎項中他們如何篩選?各自特色為何?對於新人的幫助與可能的壓力又為何?這些都是這篇文章想要處理的議題...
2024年度專題系列最終回,推薦整年度自己最喜愛的15張專輯,前五張為最推薦,其餘十張則照發行順序介紹,歡迎將這些作品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每年仍會對從音樂延伸而來影像深感欣喜之情,那是得以從音樂之外的載體,看見落入導演之手會成為哪些不同的詮釋角度。而這次同樣邀請影評人「延延聊電影」一同推出五種影像類別,共十首精選MV作品。歡迎推薦給其他也愛聽音樂配看影像的朋友,也歡迎追蹤這些導演,關注後續新作品!
理解和尊重,他們都有共存之必要。近年來本土意識抬頭,端賴於國人的努力,當然仍有許多議題仍需解決,也需資源挹注和協助,那是在資本功利之下能發揮人性光輝的方式之一。回到音樂,原住民族作品相比過去已漸有蓬勃之勢,但和其他語言相比仍有許多階梯需要躍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