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齒輪轉動,如蟬破殼重生、如螢璀璨閃爍,好好的生活—專訪柯泯薰 談四專《好好的BE GOOD》

《好好的 BE GOOD》專輯作為柯泯薰出道十周年的里程碑,記載了她過去幾年間對人生的感悟與反思,以創作延續使命,讓現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在音樂裡坦然面對情緒的低潮、找回用音樂說話的能力...
《好好的 BE GOOD》專輯作為柯泯薰出道十周年的里程碑,記載了她過去幾年間對人生的感悟與反思,以創作延續使命,讓現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在音樂裡坦然面對情緒的低潮、找回用音樂說話的能力...
吉他聲刷過現場的寂靜,為柔米的低頻嗓音鋪墊,同時為這一場帶著愛的音樂之旅揭開序幕。無論你對家的定義是什麼,願她的音樂為你帶來慰藉,使你輕觸心底的柔軟、蓄積下一次出發的動能。
今年的浪人祭,受颱風「山陀兒」影響,原定三天的活動日程,在主辦隨機應變、不斷居中協調後濃縮為兩日,想起淺堤在年初發行的〈不要煩〉,歌詞裡唱著「颱風雨過天晴」..
港都笛聲、遊船往返、夕陽餘暉映照愛河面,大港青年在音樂的浸染下,暫時拋卻生活負累,喚醒對自由的渴望。齊聚駁二園區的二日間,烈日升溫人們的熱情,任汗水流淌也未曾熄滅的激昂,刻畫出一幅幅專屬於大港的光景。
當人們論及音樂祭,會有什麼樣的關鍵字浮現?是和著樂聲,漫步在夕陽下接受歷史洗禮;頂著炎日,在寬廣的落羽松林裡野營;亦或是音樂、市集與人聲鼎沸的腹地場景?作為中部指標性的音樂祭,今年迎來五週年的浮現祭,如何在眾多的音樂祭中特立,讓樂迷無悔踏上屬於自己的冒險之旅?
後疫情時代的來臨,「社交恐懼症」一詞,成為解封後,不少人必須直面的議題,諸羅祭團隊理解社恐人的不安,以嘉義人獨有的諧音梗風格,為第四屆諸羅祭訂下「社交恐聚鎮」主題,邀請各地「暴民們」放下對社交的擔憂,在諸羅相聚,一起享受音樂、喝酒玩樂,讓小鎮充盈歡笑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