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音樂專訪|聖歌般的和聲,唱出最共鳴靈魂的純真音樂-Tamu湯姆

「太陽一樣走 放任不了我  久違的風 遺忘的時候 誰不想有疑惑 釋懷生活 是我不懂」來自他一氣呵成完成的全創作作品〈換〉,不禁讓人好奇,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情緒當下,用了層疊的和聲呼喚,似是洞察過去,百感交錯地產出這樣的音樂。這是筆者對他印象深刻的歌曲之一,在茫茫音樂大海中,它並非求救,而是聽見了它便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心理。本篇要介紹的主角,他集宗教詩歌、和聲與足以洞穿世界的乾淨嗓音於一身,用歌曲闡述他曾自溺的過去經歷,最後被溫暖地捧接,成為一位溫暖且有些老成的音樂創作者,他是Tom,台灣朋友總叫他湯姆,因此網路上都用「Tamu湯姆」來介紹自己。

本文將埋藏救贖、完整及重生三個生命階段做梗概,闡述他的學習音樂契機、音樂風格及未來規劃三部分,期待透過文章認識他的朋友,也能了解他作品背後帶來的感動。

信仰給我救贖,用音樂找回自己-背景和學習音樂的契機

自小隨擔任牧師的父親遷居各個國家,「分離」是時常發生的景象

Tamu,雖然在台灣出生,但父親是位華人教會牧師的關係,自小便常隨他遷居澳洲、紐西蘭、美國等國家。很多時候還未在當地深根,還沒來得及融入同儕之間的關係,便又匆匆搭上飛機去到下一個陌生地。加上語言的隔閡,造就過去有段時間的他都選擇沉默以對,他分享道:「記得國二剛去紐西蘭的時候,那時根本不會講英文,也不知道上課在教什麼,更沒辦法和同學溝通。大概就是從那時候我開始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不知道怎麼跟人講話吧?」雖然現在和Tamu聊天的過程並不會有尷尬無話的時候,卻能從他的談吐與言行中感覺到他若有似無的孤寂感,也散發出有些老成的氣息。他說道:「其實當時不常說話的我,時常在探索幾個問題,想知道世界究竟是甚麼樣子?為什麼我會出現在這世界?自己到底是誰?為何要和其他人建立關係?」時常體驗分離,自然對關係的建立感到薄弱,同時也會變得更加封閉,長大後才發現「分離」所帶來的冷漠才是他這一生當中的課題。

關於生命存在的意義,信仰給了我答案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Tamu自小的生活與教會脫離不了關係,然而懵懂時期的他,對於信仰所在地往往只做為一處遊樂場所,直到高中準備考美國大學時,因為升學壓力及始終未能解決的冷漠感,讓他在當時一度憂鬱低沉了許久,於是回頭想到父親從小到大所說的神究竟存不存在。抱持著疑惑與好奇,他開始研究教會和關於神的事情,沒想到竟為他解答了過去一直盤旋在腦海中的問題,他很踏實地回應道:「我覺得自己透過教會得到了很滿意的答案,祂讓我整個人都開朗起來了。」自此以後,他的人生多了信仰這樣一項重要的元素,也成就未來的他,音樂風格的特殊樣貌。

信仰之外,音樂是生活與抒發情緒的媒介

除了信仰的依歸,音樂其實也陪伴他度過很常獨自一人的時期,Tamu回憶說:「一開始接觸音樂的媒介是大提琴,當時還沒進入小學,隨著我姊一起去音樂教室,她學琴而我在旁邊玩。某次她的老師因為看到我的手很大,就讓我去拉大提琴,雖然一開始並沒有特別喜愛學這個樂器,長大後更是很少再碰,但覺得這算是我和音樂的最初認識。」爾後的求學期間也學了鋼琴及低音大提琴等。到了高中銜接大學這段令他痛苦難忘的階段時,除了追尋信仰外,平時寡言的他也找到了「寫歌」做為自我對話的媒介,藉此抒發許多想法。而當他找到信仰依歸的同時,音樂也悄悄進入到自己的心靈當中,他說:「做音樂時,我會覺得這是很自然地流露,因為當時的我幾乎不講話,所有的心情跟情緒沒有地方抒發,所以很常會坐在鋼琴前面,邊彈鋼琴,邊開始唱歌,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釋放。」於是大學,他毅然選擇在美國攻讀音樂系,透過自小學習音樂的歷程與唱歌的天賦,順利申請上了純做古典音樂的柏克萊音樂系。

談到唱歌,又是另一則故事,他分享:「小時候因為待在教會的關係,常常需要唱歌,加上求學時期只要有需要唱歌的課都會得到老師的鼓勵,雖然因為個性的關係,對於要在別人面前唱歌這件事還是有點排斥,但我明白唱歌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天賦。進入大學選擇了自己偏擅長的聲樂後,卻也逼不得已要每天在同學老師面前唱歌。」回首來看,大學這段時間學習聲樂,也成就他獨特的音樂風格不可或缺的存在。

Tamu在今年八月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Recollection》,收錄了從他高中到大學畢業階段的創作歌曲,做為他目前人生的註解,也為了好好放下這些過往再往前進。回顧過往,有些畫面依舊歷歷在目,本段的最後就以本人推薦也是第一首寫的歌-〈你眼中〉作結,它代表著Tamu一直以來希望做到的音樂風格,那便是在簡單的旋律中加入複雜的元素,所以歌曲分兩段,第一段中規中矩,能聽到他純亮的嗓音,第二段則多了爵士的氛圍,讓整首歌變得豐富許多。

他們很自然地來到生命中,完整每個自己存在的片刻-關於音樂的風格、創作

將簡單的詩歌元素鋪墊上自己喜愛的氛圍

在談及自己創作音樂的風格之前,Tamu和筆者分享了對於音樂創作的好與壞,他說:「我覺得是不是好音樂蠻個人的,對唱片公司來說,好歌可能是大家都會喜歡聽的音樂,但對我來說,好的音樂應該是我自己也喜歡聽的歌,可能在某些時候非常想要記錄心情或事情時才會寫,並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

筆者很能理解他對音樂的真誠,面對音樂市場逐漸分眾化,許多樂迷追求的聽感可能不再是悅耳或排行榜音樂,而是在某天夜裡翻找音樂時尋得知音的那種感動,創作者自剖,用自己的語言、風格來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觀,聆聽者循聲而座,進入創作者的世界,並從而得到了某部分救贖,再次擁有生活的動力。

於是我們談到了Tamu所要塑造的世界觀,關於他的音樂風格,他這樣說:「我自己的音樂偏抒情,另一個是詩歌及和聲,這與我在教會的經歷有關,之後也因為大學擁有合唱團的經驗後,讓我也開始習慣並喜歡創作較為複雜精密的和弦。」教會中的大家合唱的詩歌都是比較簡單的和弦,再加上自己在大學合唱團聽到深受感動的聲音,使他的音樂聽起來很像詩歌,卻在和弦、編曲上做出較複雜的編排。

平時蒐集生活碎片,等待音樂自然進入生命當中

創作和生活有關,而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中都一定會出現令自己難忘的事件,Tamu便從高中伊始,透過音樂來記錄他的生命點滴。他分享了關於自己創作的過程:「音樂是我情感的抒發工具,所以我並不會刻意坐下來規定自己在哪一天一定要寫一首歌,但平時會在手機裡會記錄歌詞、聲音片段,等到真要將它們架構起來時,往往都是突然在情感上有些觸動。這時我就會開始邊彈吉他邊哼歌,有時候再去聽之前留下的東西,而它們也會很自然地成了一首歌。」於是筆者更深入詢問,目前對他來說有哪一首歌擁有非常深刻的回憶?Tamu幾乎二話不說,回答我〈換〉這個答案,他說:「這首是我坐在鋼琴前面一口氣寫完的歌,促使我寫歌的原因,其實是那段時間,發現身邊或是看到好幾個認識的人相繼意外地離開,最影響我的事件是,以前在教會裡的有位大哥哥,後來結婚有了小孩,卻在出生時就有著先天疾病,在一兩歲時便因病離開,但我看到那位大哥哥還是用影片記錄著小孩剛出生到離開人世的過程。記得看完影片當下是半夜,我住在學校的宿舍,宿舍旁有台破舊的電子琴,我就走那裡開始彈鋼琴唱出這首歌。」〈換〉這首歌沒有一個標準歌曲的結構,反映了創作當下Tamu的情感流露,紀錄一路唱過去的過程,他接著說:「雖然整首歌是沉重的,但其實表達這樣的情緒沒有不好,因為有這些沉重的情緒,才能提醒我們生命是多麼寶貴。」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存在著永遠的開心或悲傷,但大家還是會趨向於想要每天都快樂的生活。這首歌在他的YouTube上寫著這麼一段話:「我從來不會叫大家要存我的歌。但就這一次,如果你有共鳴的話,請把這首歌存在偶爾會聽到的地方,不需要無限循環,只需要在我們快要忘記的時後成為彼此的提醒。」因為你的生活其實並不是你所想的,一定要快樂,有時候你還是需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面對心中的黑暗。

我很喜歡Tamu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並在他需要的時候成為創作的養分,如實地呈現真實的情緒。回頭看看,縱使他的音樂創作之路才剛起跑,但厚重的過往經歷卻成就他的音樂風格,和他創作的內容,最後再來推薦聆聽〈換〉這首歌做為本段末尾。

賦予音樂重生的力量,帶給聽眾更不一樣的感受-未來專輯企劃與展望

新專輯的發行是為了整理過去的自己,去紀錄那段時間的自己。接下來Tamu也大方地分享新的音樂作品發行計畫,他說:「未來的話,第一個想做的是詩歌,平時我對在教會裡面唱詩歌這件事情完全沒有任何的意見,可是當我想要聽音樂的時候,卻又不會特別去聽這些歌,只是自己還是覺得非常可惜,因為很多詩歌的信息其實是很好的。所以我想做的音樂是,他不一定是讓人在教會裡面唱的音樂,但透過編曲後讓它變得更耐聽,讓更多人接受這樣的訊息。所以專輯中預計會有一半是我自己很喜歡,且本來就存在的詩歌,把它重新編曲;另外五首則是我自己寫的詩歌,再鋪上自己編的音樂。這算是我最想做的音樂類型。」

除了他一直想做的詩歌改編、創作之外,更讓筆者驚訝的是想創作嘻哈類型的音樂,他分享道:「其實是受到我弟的影響,他也是從小就出國,只是他受到國外的影響比較多,聽的音樂則偏美國嘻哈類型的音樂,所以自己也很想嘗試以鼓為主、BPM比較快、節奏感比較重的音樂。」

他的多樣嘗試也並非毫無緣由,就如同信仰救贖了他,音樂定義了自己,他也希望還以音樂重生般,更加不同的創作內容,本段最後,再以一首曾被他認為自己決不會做的華語流行情歌為第三首推薦歌曲,這目前唯一一首情歌單曲〈陪你到睡著〉,其創作原因也相當溫馨簡單,他說:「因為我和女友現在都待在不同的國家,她的晚上正好是我的早上,所以時間允許的話,我會一直和她講電話陪她到睡著。」人的一生用對一次浪漫,大概就在這時候吧,但做為樂迷的我們,反倒希望他的浪漫能一直延續,成為他另一個創作類型。

結語-曾經可能與音樂失之交臂,但很慶幸選擇了它

關於Tamu,還是有相當多的經歷可以說,文章最後,筆者挑了兩件可能決定他走向截然不同道路的事情來分享,這是關於成為職業籃球或成為歌手之間天差地別的故事。Tamu說:「高中時其實蠻認真地在想是否要打職業籃球,甚至跑去SBL(超級籃球聯賽)跟裡面的職籃者練球,這是在立志做音樂以前,我最想從事的職業。」另一件事雖在已決定從事音樂工作之後,卻是影響他音樂風格的其中一樣因素,他提到:「我想到自己大學時主修聲樂,除了獨唱外還要加入室內合唱團(Chamber Choir),他是比較小型的合唱團,但我還記得當時所有人齊唱〈The Brown Bird〉、〈The fruits of silence〉等歌時,內心是非常震撼的。」音樂或許就像某些職業一樣,是一種選擇,只是在理性成分上又多了點浪漫,它概括了Tamu的生命經驗,同時也感染了一些聽眾,透過認識他的過去及創作背景,定能加深對聆聽作品的印象,引發共鳴,並留在彼此心中。

延伸閱讀與引用文章

《Recollection》專輯收聽
Brian Holmes: “The Brown Birds” – SF Choral Artists
Vasks: The Fruits Of Silence

探索更多來自 循聲入座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采郁
采郁

熱愛文字帶來的悸動,
與它平行的是報之以全心。

文章: 244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循聲入座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